阅读历史 |

第一百四十章高速发展的养殖场 (第5/5页)

加入书签

蚊子再小也是肉。十万元在平常看起来很多,但投在养殖场,连个水泡都没响,三天时间就被种猪场给消化了。

朱代东带着养殖场的会计侯峰,天天跑种猪场,跟牲畜局派下来的支援干部董金海商量、核算,种猪场在投入了这三十多万后,至少还要投入二十万。这二十万其实养殖场也能拿得了来,但要等二个月。可二个月的时间对农户来说,他们等不起,也不想等。最后董金海建议,向邻县的种猪场购买猪苗,先撑过这段时间再说,等到树木岭的种猪场缓过两个月,一切就全部水到渠成。

去年树木岭乡的养殖户达到了四千户,一过年,这个数字就增加到了八千五百户,人们已经从养殖中尝到了甜头,原来的养殖户要趁热打铁,新来养殖户也是心热不已。

光是一个养殖场就让朱代东忙得脚不沾地,这乡长的日子比自己预想得艰难。特别是要干出成绩,就更艰难。

这天,乡政府办公室领来一人,白白净净的,戴着副眼睛,见到朱代东就递过来一张名片,一看上面的名字,朱代东乐了,长得像个白面皮,也姓白,叫白丁,这名字,有趣。此人是市日报的记者,特意来采访朱代东的。

朱代东经常会写些材料,有的送到县里,有些则寄到市报,侯家塘村的豆腐厂就出现在市报好几回来,既能让树木岭的工作得到肯定,也能为豆腐厂做广告,朱代东乐此不疲。而养殖场的规模和效应比豆腐厂不知道大多少,而且朱代东还把这件事与市里的“菜篮子工程”挂起钩,就更能上报。从饲料厂投产,到生猪的供应,鸡蛋进市,朱代东写了好几篇文章寄到市报,基本上都发了出来,现在更是引起了市报的重视,派了白丁来深度采访。

朱代东口才好,对养殖场的情况也熟,各项数据记得清清楚楚,听说今年树木岭将年产生猪六万头以上,白丁也很吃惊,如果这些生猪全部供应市里,可就解决市民吃肉的大问题了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