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六十章 反** (第2/5页)
“我?当然是为了华强公司的长远发展。我们华强公司在广西收购了一个种植甘蔗的大型农场,榨糖、造纸生产一条龙。另外公司还有别的产业:八十年代初,以华强三洋为代表的电子产品,一直是我们公司的名牌,产品远销国内外。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,原来的厂房不够用了。工厂多数搬到了公司在东莞的塘厦镇建设的大型的生产基地。华强北街口原来的厂房,几栋大楼连通起来,建起了大型电子市场。这一切,好像都不错,但多长远来看,就有问题了。”俞贡延说道。
“因此你才看中了腾胜公司?”朱代东问,以华强公司现在的发展,如果放在内地,确实是一家盈利丰厚的公司。这就好比现在楚都市那些正在盈利的公司,但是正因为他们看不长远。什么叫防微杜渐?在这一点,楚都市所有的国有企业负责人,都要向俞贡延学习。
“不错。制糖业是传统产业,不可能快速发展,难以形成很大的利润增长点。电子产品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三洋总部的日本人手里,缺乏自己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华强产品,利润空间有限不说,也难以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。电子市场虽然确实是一个利润源源不断的喷泉,但是这种情况会受市场变化左右的。守着它只能做一个富有的小财主,却成不了世界级的优秀企业。问题可以归结为一句话:华强公司未来向何处去?而腾胜公司可以给华强公司开拓一条新路。”俞贡延有些无奈的说。
“总设计师也说过,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你能看中腾胜公司,我很多欣慰。俞先生,你现在华强公司担任何职?”朱代东微笑着问。
“我负责财务与投资,朱市长,你有没有兴趣把腾胜公司转卖给我们?不管你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,华强公司都愿意再增加百分之三十。朱市长,一转手就赚几百万,这可以说是天掉馅饼的事。”俞贡延说道,虽然公司没有同意用四千万的价格从楚都市的手中,收购回腾胜公司,但是在楚都市的收购价格基本,增加百分之三十甚至是五,应该是没有问题的。
“俞总果然是个精明的投资者,在电话里你不是说准备四千万收购么?怎么,见了面就改口了?”朱代东微笑着说,俞贡延的话,前半部分是正常的,可是后半部分却让他感觉耳鸣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