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 (第3/5页)

加入书签

她开始在梁县、许昌、襄城等地,通过四通八达的水系运输稻米售卖,获利颇丰。

襄城公主司马脩袆有时候也从羊献容那里购买牲畜,通过驴行贩卖。

这个商业模式不错,但让邵勋疑惑的是,这俩姑嫂怎么没翻脸呢?奇了怪了,羊羊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?

“或可缘城开垦一些田地。”邵勋说道:“离城近,照应得过来。匈奴若敢来践踏庄稼,就派骑军冲杀,让他们丢些人命在这,久而久之就不敢来了。”

“明公高见。”程元谭说道:“仆这月便安排人种豆。”

“以后若在河北筑城,永为此制。”邵勋看向几位将领,说道。

“遵命。”

“此番我把骑军都带来了。”邵勋又道:“义从军明日便前往北城,尔等商量下,先给匈奴一個下马威。”

在把考城的五百骑(来自兖州世家)调走后,现在义从军已有三千七百兵、接近八千匹马,操练有年,是一股比较精悍的力量了。

但精悍归精悍,数量还是太少。

调到这边,那边就没骑兵用,十分烦人。

马政搞到现在,不过五千匹罢了,都是在广成泽繁衍、长成的。

这个速度太慢了,以至于他有点想让老百姓也帮着养马,扩大种群数量。

在人少地多的当下,其实可以尝试下。

农牧混合的农业模式,可以利用更多的土地—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一家子五口人耕作百余亩就顶天了,如果农牧混合生产,可以将荒地上的牧草转化为收成。

这和匈奴人的生产模式恰好相反。

人家主业放牧,副业种地,粮食“靠天收”。

我可以主业种地,副业放牧,牲畜“靠天收”。

想到这里,邵勋觉得匈奴人的农业生产模式未必有多落后。

至少,他们可以将大片不适宜耕作的山区丘陵草场转化为收益。

这些山区丘陵,汉人大规模利用要到红薯引进之后了——红薯并没有大量抢占农田,它只是把以前无法利用的丘陵、斜坡给利用上了,且产量颇高。

而在红薯引进之前,放牧是一种不错的利用方式。

与一般人想象不同,胡人其实特别注重湿润的山岭,因为那是非常优良的牧场,比干旱的草原还要好——当然,最好是湿润的草原,但这并不多见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