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古代屠城 (第4/5页)

加入书签

朱元璋攻太平,“上谓诸军曰:‘前有州曰太平,子女玉帛,无所不有。若破此一州,从其所取。”

朱元璋用子女财货激励士气。

当然他忽悠了士兵,后面没让屠城,而是让城中富商百姓出钱发赏。

四、粮草不足。没有足够的粮食养俘虏,干脆杀了了事。

这个太多了。

战争年代,有时候都吃“肉脯”了,哪来余粮?

破城之后,城里的粮食就是进攻方的军粮,怎么能养俘虏呢?

“至六年春,城中食尽,乃攻之,遂屠舒。”——这是刘秀的部队。

五、兵力不足。打完这座城,还有别的战斗任务,兵力不足,担心降而复叛,于是屠城。

最有名的大概是长平之战了。

这其实是两方面综合起来的原因。秦军既无粮,也对俘虏不放心,于是屠杀了事。

最后总结。

古代打仗,闻风而降是少数,大部分必然要抵抗的,必然要进攻方付出伤亡的。

只要抵抗了,让进攻方付出代价了,就要屠城,这是什么残暴行为?

连曹操都不这么做。

刘秀也不是每座抵抗的城都屠。

李世民起兵以来,攻破了那么多城池,也就屠了夏县一次。

刘备一次都没屠。

照有些人的说法,是不是这样就让人心里没负担,可以放心抵抗了?事实证明并不是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